和珅打点好店小二,便快步跟上弘历。走在前方的帝王忽然道:“和珅,你觉得周元理是个什么样的官?”

和珅思索了片刻,低声应道:“周元理的“以工代赈”之法确实有其独到之处。受灾地区除了一应建筑遭到破坏以外,也因民众流离失所而最易生变故,此举对于安定民心也有奇效。因而我觉得,周元理是个能臣。他治下的保定府,欣欣向荣,民心和顺,理应嘉奖。”

弘历点点头,又转头看向亦步亦趋跟在最后方的钱沣。

“钱沣,你到现在还笃定,周元理是个贪官么?”

钱沣垂着头,不敢直视弘历,面红耳赤道:“微臣惭愧,此次确实过于鲁莽,冤枉了周大人。”

弘历闻言,并没有说话。直到返回行宫,弘历方才道:“拟旨,赏直隶总督周元理太子少保衔。”

弘历在保定府没有多做停留,移驾那日,周元理率直隶境内大小官员前来送行。年近古稀的周元理刚要下跪,就被弘历伸手扶住了:“秉中啊,你和你的前任杨廷璋,都是大清的股肱之臣。朕知道你对晚辈门生颇为看重,多有照拂。只是这人各有命,僚属犯错之时,不袒护包庇,才是君子之道。”

周元理心下一颤,他隐约觉得皇上是在提点他。当即便躬身应道:“微臣谨记皇上教诲。”

和珅听了这话,猛地反应过来:周元理也算是乾隆朝的封疆大吏了,但人们往往会记住国泰这种大奸巨恶,却忘却了像周元理这种勤勤恳恳一辈子,治水亲民的好官。周元理一生唯一一次栽了大跟头,却是因为袒护下属,被弘历革职查办。

弘历这语焉不详的提醒,是想避免周元理重蹈覆辙。也许从一开始,弘历就知道钱沣所奏之事必有内情,但他却没有训斥钱沣,而是循循善诱地让钱沣明白其中的道理。

眼前的男人,行事雷厉风行的背后,是细致妥帖的温柔。每次读懂一分,和珅便陷进去一分。

☆、第四十二章

和珅坐在暖融融的车驾上,隐约间听到有人唤他:“和大人……和大人……”

他猛地回过神,才发现纪晓岚已经喊了他半天:“和大人,你这是怎么了?一副神思恍惚的样子。”

和珅抱歉地笑笑,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为什么。打从车驾进入山东境内,心下就隐隐地不安起来,总觉得自己像是忘了什么。

“说起来,我也有许多年未到过这济南府了。上一次来,还是年少时游历直隶周边的府县。这济南的确是个好地方,有道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说的就是这济南城。

和珅见纪晓岚摇头晃脑地念着诗,显然是沉浸在了回忆里,心下却更加烦躁。他想了想,忽然问道:“现如今是徐绩在山东巡抚任上么?”

纪晓岚停下追忆,奇怪地打量着和珅,半晌收回目光道:“你让我想想……的确是这个徐绩……怎么,有哪里不对么?”

和珅心头一颤,如果他的记忆没有出错的话,徐绩就是那位因山东寿张县发生王伦起义而被弘历撤职的那位巡抚。

和珅终于明白那种从骨头缝里冒出来的不安感源自何处,他怎么会把王伦起义这么重大的事件忘在脑后呢?那可是学生时代背了不下百遍的清王朝由盛转衰的起点啊!

纪晓岚看着他略微苍白的脸色,皱了皱眉:“和大人,你真的没事么?”

和珅一面强笑道:“我没事……”,一面在脑海中回想王伦起义的□□。

王伦此人,是出身于山东寿张县的一个农民,他曾加入白莲教的支系。时年山东大旱,民众食不果腹,然而山东境内,土地兼并严重。官员在征收漕?*献鑫恼拢不断巧立名目,让本来就生计艰难的民众处境更是雪上加霜;

和珅禁不住猜测:弘历挑这个时间东巡,是不是也是为了提防王伦起义的发生?

正想着,车驾忽然停下了,车外传来了侍从的声音:“诸位大人,巡抚衙门到了。”

和珅和纪晓岚跟在弘历身后,抬眼就见道路两旁乌压压地跪了一众官吏,领头的那位一身锦鸡补服,必定是山东巡抚徐绩。

“山东巡抚徐绩恭迎圣驾。”徐绩等人恭恭敬敬地行礼,清一色垂着脑袋,等着弘历发话。

“都起来吧。”弘历的声音里带了一种浑然天成的威严。

众人纷纷起身,徐绩身后的一个胖子艰难地从地上爬起来,刚想掏出手帕擦擦汗,就听弘历道:“国泰,山东布政使,文授的儿子,朕记得你。”

和珅的眼睛一下子瞪大了,赶忙仔细去瞧那人的脸。

俗话说相由心生,国泰长着一副肥头大耳,小眼睛里闪烁着精明的光,一笑就露出一口黑黄的牙齿。

“奴才何德何能,承蒙皇上挂念,奴才惶恐。”国泰嘴上谦虚着,唇边却呛起了一丝自得的笑容。

弘历一行由徐绩领着进了府衙的后堂,和珅看了看周遭的装潢,虽然没有行宫气派,却俨然是用心妆点过的。转瞬间便明白了徐绩的心思。

“徐绩,朕东巡来此,济南府难道就没有修行宫么?”弘历含笑问道。

徐绩一愣,脸上的笑容霎时间僵住了,战战兢兢地应道:“微臣……微臣无能,未能按时修缮好行宫,求皇上恕罪……”

弘历闻言,半晌没有应声,数九寒天里,徐绩额际冷汗涔涔,跪在地上大气都不敢喘。

倒是国泰,不疾不徐地应道:“回皇上,徐大人


状态提示:分卷阅读51--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