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耽美 > 言情总裁 > 女文豪 > 分卷阅读225

朝堂上面的事,一般情况下不会波及到翰林院,翰林院也很少会去找事儿——翰林院的官员都是很惜命的,这还没有混出头呢,折戟在翰林院里,亏不亏?

在刚刚入翰林院的时候,林峥会觉得这是浪费时间,早一些做实事不好么!等到后来一些年里回忆,他才明白,在翰林院的那些日子才是一生中唯一松快的时光。也就是在那段时间他成亲了,每日只管翰林院里和书籍相伴,回家之后和娇妻相处。

读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有些事情真的要等到后来才能明白。

林峥并不是那种热血上头的,所以关于大朝会各方争执的东西,他不会忽然跳出来。这时候他只管带耳朵和眼睛,多听多看,其余的并不是他现在的事——即便想管也管不了。

连翘在一些地方借鉴了一些《大明王朝1566》,这部剧并不能说是一部好的历史剧,因为里面的许多剧情都是虚构的,不然也在年份上面有所调整。这是编剧为了调节整部剧的张力做出的妥协,毕竟这不是史书,而是一部电视剧。

但是这绝对是一部顶优秀的官场剧!

其中关于嘉靖中后期的官场描述,既是在说明朝,也是在说其他的朝代,甚至是在说后世当代。其中权谋智斗并不是剧里面的人物说这是高深复杂的,而是跳出电视剧,站在观众的角度来看,依旧是相当晦涩而惊人的。

开场的大朝会,看似是严党、阉党、清流之间相互博弈,实际上也是皇权官权在互相试探。

严党贪婪于钱财,清流管着户部钱财,账目合不上了,这就要发飙。

按照道理来说,无缘无故地超支那许多,怎么都是没有道理的。但是严党和阉党偏偏能说出道理来,无他,他们背后站着皇帝而已。那些钱全都流入自己的腰包了吗?不是的,这是皇帝和他们一起拿了!

或许有读者会觉得荒谬,他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子富有四海,钱在国库还是在自己手上,这有区别吗?

实际上却不是那么回事,天子有自己的小金库,这是一直的事情,譬如秦汉的少府,清朝的内务府,而明朝也有一个,内帑。

天子从国库拿钱不是不行,只不过这就好比公司领导人从公司拿钱,只要程序正当,也是允许的。可是这有多麻烦,只要想想就知道了。所以次数一多,天子也学聪明了,有了自己的私房钱。

损天下而肥己,放在任何人身上都是一件挺无耻,但却可以想象的事情。那些走私卖国的商人,千百年来从来不少。但是当这件事放在天子皇帝身上就变得不只是无耻,而且是不可想象了。

对于天子来说,天下就是他本身啊!清楚其中从属、因果就应该能想清楚这是何等的丧心病狂。可以这么说了,能这样做的皇帝基本上没有太大的主人公自觉,他将自己和国家分成了两个个体——所以‘自己’从‘别人’身上占便宜,也就变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每一笔超支的账目都勉强有个说法,但是这些说法又往往会牵扯到宫里,实际上也就是皇帝身上。于是这个说法到底靠得住靠不住,也就完全不能说了。清流胆子再大,谁又敢追问皇帝?

在《权柄》中,皇帝、宦官、奸臣、贤臣,全都不再只是戏文里面遥不可及的人物。每个人存活在朝堂,似乎只手之间就能决定万万人的身家性命,然而他们也不过就是蝇营狗苟的普通人而已。

市井里面混场面的瘪三,为了几两银子打生打死、巧言令色。换成这帮子高官重臣王子皇孙,其实也没有什么两样,最多就是银子多一些、权力大一些而已,然而追根究底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


状态提示:分卷阅读225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