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东六宫查看。毕竟皇帝是九五之尊,不宜亲履险地,只是开口说道:“已经通报过皇后了吗?”

“已经通报过皇后娘娘了。”

雍正点了点头,道:“你下去告诉皇后,这延禧宫走水一事就交给她了!”

“嗻!”吴书来退了下去。

“让那个报信的宫人前来回话。”雍正再次开口。

话音刚落,便见门外一个小太监小心翼翼的上前来,跪倒在地,口中高呼:“奴才叩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叩吧!”

雍正看着小太监起身后,低眉顺眼的静立在一边,却掩不住因为急于来养心殿报信,而累的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样子。口中道了一声:“谢皇上!”

雍正开口问道:“东六宫中都有走水,还是只有一个宫走水。”

“禀皇上!”小太监答道:“走水的只有延禧宫!”

延禧宫为内廷东六宫之一,位于东二长街东侧。

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长寿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称延祺宫。清代又改名为延禧宫,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

明清两朝均为妃嫔所居,清道光帝之恬嫔、成贵人曾在此居住。

延禧宫原与东六宫其它五宫格局相同。

为前后两进院,前院正殿5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室内悬乾隆皇帝御笔匾曰「慎赞徽音」,东壁悬乾隆《圣制曹后重农赞》,西壁悬《曹后重农图》。

殿前有东西配殿各3间。后院正殿5间,亦有东西配殿各3间,均为黄琉璃瓦硬山顶。

“延禧宫?”雍正听后眉头微皱,踱了几步后便停了下来。“可有人伤亡?”

“禀皇上!延禧宫内的令妃娘娘受了点惊吓,太医已经在诊治了。陈常在和刘贵人并无大事,但是林常在……还在侧殿内……生死不知!”

雍正狠狠的瞪着小太监,林常在,不就是他刚刚升为常在的那个汉女吗?

雍正再稍微联想一下最近令妃的动静,心中一片清明,冷冷的问道:“这延禧宫是怎么烧起来的?”

小太监低着头,吞吞吐吐的道:“奴才、奴才不知!”

雍正见再问不出什么了,便挥了挥衣袖,对小太监道:“你先下去吧!”

“奴才告退!”

待得小太监离了寝宫后,胤禩才从y-in影处踱出。

“看来这个令妃所谋非小啊,怕是不单单是四哥的恩宠而已。怕是还想做皇后吧……怕是皇后还不够,她想做的怕是大清最尊贵的女人——皇太后了吧。”胤禩撤下脸上一贯温柔的笑容,换上一脸的嘲讽:“而且是圣母皇太后!”

原来这几天,被软禁在延禧宫内的令妃为了重新得回恩宠,总是说自己病了,却从来不召太医,而且让延禧宫内的宫人来养心殿内通知雍正。

雍正当然是不可能去看令妃的,毕竟雍正若不是为了皇太后的声誉着想,怕是恨不得令妃立刻去死,好还这后宫的一片清明。

如此一来,雍正自然要将她束之高阁,便只是令太医去为令妃请平安脉!

当然,令妃并没有让太医为自己请脉,只是给了太医一些钱财后,便让他离去了。

随后,又让宫人去养心殿外等待皇帝,向皇帝哀叹令妃为皇帝相思成疾。

到此,雍正自然就知道令妃的图谋了。

雍正没有去理会,而是把此事告知皇太后,让皇太后去处置。

毕竟当初,雍正早已把令妃的处置权交给了皇太后。

皇太后自然也是不愿这个心思太大的女人去接近自己的儿子的。

于是,皇太后便下了懿旨,连延禧宫内的宫人和那些居于侧殿的贵人、常在们都软禁了起来。

雍正确实是安静了几日,没想到今日却又闹腾起来了。

“没关系!”雍正冷冷的开口,“这好歹也是个机会。”

“哦?”胤禩的声音略带笑意:“看来四哥要对令妃动手?”

“哼!本来她安份一点还能再活两年的,谁知道她竟然就等不及了,自己来找死了!”雍正的眼中带着浓浓的杀意,丝毫没有掩饰的意图。

“此事要做得隐秘一点,就由我去吧!”胤禩开口道。

“令妃因为延禧宫内失火,因为受惊过度,昏昏沉沉之间竟然又向延禧宫内跑去,烈火无情,令妃竟然就此香消玉殒了!”

“如此年轻……真是可悲、可叹啊!”胤禩说完后,又做了感叹之词。

听得雍正忍不住甩了几个冷眼给胤禩。

“既然如此,那你就快去吧!”雍正说着,走到了御案前。口中说道:“早去早回,也好帮朕这个罪已诏再润润色。”

“嗻!”胤禩含笑应道,便退了出去。

‘罪己诏’,乃是古代的帝王在朝廷出现问题、国家遭受天灾、政权处于安危时,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过错发生的一种口谕或文书。

它通常是在三种情况下出现:一是君臣错位,二是天灾造成灾难,三是政权危难之时。

用意都是自责,只是情节轻重有别。

雍正没有召来宫人为他磨墨,而是自己亲自磨墨。

这也是他思考时的一个小习惯。


状态提示:第18节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