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耽美 > 重生耽美 > 清和 > 第249节
守城军队,先安排屯田,春耕间隙c,ao练,录好名册送到北京,魏国公奉皇命在顺天府练兵,只要他点头,问题不大。”

朱旺等人互相看看,暂时只能这样。

好在大宁实力今非昔比,有佛郎机炮和虎蹲炮装备边塞,火雷和火药的存量相当充裕,真有鞑子前来犯边,纵然新丁多些,凭借火器和战车地堡也能应对。

大不了不出城,直接在城头开炮,投掷火雷。

鬼力赤的骑兵总不可能飞上来吧?

“朱指挥此言倒是提醒了本官。”孟清和敲敲额头,“边卫的敌台寨堡一定要加固。春耕时多派遣边军巡卫,遇警立刻点燃烽火,护卫边民躲入寨堡,以固守为本。”

大宁地界上驻扎着兀良哈三卫,一旦烽火点燃,壮汉们定会第一时间出击。以近段时间壮汉们的表现来看,大宁城的安全不用担忧。只是壮汉们擅长是进攻,不擅长防守,为保全边民,大宁都司才定下以守为主的策略。

“伯爷放心,下官等定不负所托。”

“诸位办事,本官放心。”

孟清和又提出,现有的寨堡应尽快加固,守卫关隘的人手不足,暂且先用木石堵住,设置火炮,日夜巡逻。堵不住,便挖掘深沟,预设木刺,遇到鞑子来犯,轰不死也要坑死。

想到大宁打谷草,门都没有!

商讨之后,众人都认为此计可行。推广到辖下边卫,不能全盘照搬,也可作为参考。

计定,众人各自领命离开。

孟清和回到伯府,提笔将今天所议之事,拣重要几项写成书信,分别送往宣府和北京。

沈瑄能不能看到,无法确定,给汉王提个醒是必须。至于魏国公那里,算是做个报备。以徐辉祖的军事水平,不会想不到这一点,但经沈瑄提点,遇有重大决策或对卫边有益之事,孟清和都会给北京送消息。

有备无患。

徐辉祖知道了,北京行部自然知晓。再给皇帝上疏,便少了许多波折。

南京六部看他不顺眼,遇到和他相关的事情,总要挑刺。北京行部一样看他不顺眼,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再不愿意,也要站在他这一边。

孟清和不惧同文官打嘴仗,却不愿意在无谓的争吵中浪费时间。

边防奏疏递上去,南京六部找茬,自有北京行部上去替他扛。

不厚道?

非也,此为共建美好社会,分工合作。

南北两京六部,十二位天官,二十四位侍郎,lu 胳膊挽袖子,踹凳掀桌,吵架群殴的场面,绝对是难得一见的盛景。

躬逢盛世,自当同乐。

孟清和表示,他是一心为国,绝对没有看热闹敲边鼓,借刀杀人的想法。

放下笔,吹干纸上的墨迹,撇撇嘴,好吧,只有那么一点点。

谁让某些人总喜欢把他当成软柿子捏?

要知道,柿子再软,也是有脾气的。

被盖了“j,i,an佞”的大戳,洗也洗不掉,不做点对得起这两个字的实际行动,未免辜负了给他盖戳的忠义之士。

信送出大宁,孟清和立即打点行装,动身南下。

此行所带一千五百边军,多是骑兵,本该同列其中的陈虎,不久前因过调至行太仆寺,虽官职俸禄未变,前途却是彻底暗淡。

边军的荣耀和前程,都要凭战功积累。

行太仆寺的职责是养马,马养得再好,也和战功搭不上边。

于部分边军而言,行太仆寺是个相当不错的养老之地,也是一些世袭父职,怯于厮杀之人所向往的地方。对正当壮年,且以战功走到今日的陈虎来说,这道调令无异于晴天霹雳。

千户就是他的终点,想再进一步,难如登天。

得知此事,孟清和没有多言。

自孟重九去世,陈虎离开孟家屯之后,两人已是形同陌路。他不会刻意打压陈虎,也不会额外提携。

路是自己走的,怎么走,朝哪个方向走,都是自己选的。

逝者已逝,想弥补是不可能的。

错误已经犯下,每当想起长眠于地下的老人,孟清和还是会忍不住咬牙。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来到陌生时代,举步维艰。除了家人,孟重九第一个向他伸出援手。纵然老人有他自己的打算,他仍十分感激,其后的种种,更使他对老人怀抱着敬意。

或许,他没有立场怪罪陈虎。但他不会再同陈虎做兄弟,今生今世都不再可能。

临行之前,孟清和从杂造局和兵仗局的库房里调拨三十支火铳,两门火炮,并将工匠造出的五支短铳全部带上。


状态提示:第249节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