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耽美 > 虐心耽美 > 抗日之毒刺传说 > 第二百十一章 敌人护卫重兵

一个重炮旅团的护卫步兵才区区一个小队?当然不可能!

不管如何,杜词都要展开贴身肉搏战了。

他派遣十几个人的小部队,迅速拉开距离,立即向敌人开火,那密集的驳壳枪火焰,翻转手腕,平放姿势的横扫,十几把驳壳枪,可是威力巨大的轻机枪,在日军很少装备冲锋枪的年代,这种武器在近战中的威力是巨大的。

果然,一个小队的鬼子被瞬间扫光,残余的日军顽抗着,惨叫着,为了引起其他部队的注意,大声哭号着,很快死光了。

这个小支队迅速横向突击,朝南面突击过去。一边跑一边呼喊。

这仍然是诱饵,敢死的照发,为了吸引敌人的主力,或者调动敌人,把敌人从隐蔽暗藏的状态中调集出来,杜词费尽心机。

黑夜中,他并没有红外线装置,夜视仪,和大家一样,没有丝毫的夜视能力,这在现代野战中是不可思议的环境,所以,他必须这样作,用人命来刺激敌人!

当然,他也在想,有时间了,一定要研制出来一种夜视仪!可是,那种装置的研制难度,真不是盖的,使用和通晓机理是一回事儿,研制出来又是一回事儿!

遗憾中,他看到那个小队疯狂地奔跑。

他眼眶湿润了,谁说中国人懦弱?谁说中国人缺乏凝聚力?谁说中国人缺少牺牲精神?谁这样说,只能说明他是个白痴!

别说激情燃烧的革命年代,就是杜词随便调教了几回,这些平庸的中国士兵,怯懦的市民,普通的热血青年,就成了战场上悍不畏死的敢死队!

“你们是好样的,你们的牺牲不会白白付出!”杜词心中暗暗发誓。

他们的部队隐蔽起来了。

匍匐在地上,等待消息。

果然,从东边和南边的黑暗中,突然亮起了无数手电筒和探照灯,接着,大队日军从阵地上咆哮着冲出来。

杜词本来,已经从敌人开炮射击的火力,基本找到了敌人整个重炮兵阵地的范围,现在,又看到了敌人护卫步兵的区域,这是敌人炮兵的边缘地带,敌人的重炮分为三个区域,明显是三个炮兵联队的编制,区域很大,可见,一个重炮兵联队的编制,按照杜词的现代知识,侵华时,日军的一个炮兵联队有数千人!整个日军国内,只有三个炮兵旅团,其中一个是重炮兵旅团,如果能干掉这个重炮兵旅团,或者重创,那么,至少在一个月之内,日军不可能运输来足够的重炮火力!

忍耐着,忍耐着,杜词等人匍匐在黑暗中,观察着敌人护卫步兵的动作,敌人兵力强大,被密集的驳壳枪扫射震惊以后,好像被捅了老窝的马蜂,一股脑儿地冲杀出来,那种遍地都是敌人,遍地都是喊声的阵势,令人毛骨悚然。

别说杜词,就是他身边的所有敢死队员,都被敌人雄厚的步兵兵力震惊了。

重炮兵,无疑是当时一门高科技兵种,大威力兵种,日军付出的代价和维护的资源是极大的,这可以理解。

日军的重炮还在轰击,一片片炮弹从阵地的黑暗中骤然闪亮以后,呼啸着飞出去,震耳欲聋,惊心动魄,那种断续的炮弹明亮射线,在黑暗中非常显眼,非常震撼。

此时,更让杜词激动的事情发生了。

他的一个诱饵部队,已经击溃了敌人,向这边杀过来。

敢死队员的火力很强,没有冲锋枪,也有驳壳枪和捷克式轻机枪,这种机枪比日军装备的歪把子和九六式机枪质量都好,结实耐用,故障率低,火力强大,对使用环境的要求不高。加上大量的手榴弹和缴获的手雷,如果在短时间内突击和爆发,他们有这个能量!

严格说,杜词不断分蘖出去的诱饵部队,在敌人二线阵地侧后大量活动,跟日军猛烈交锋,那种密集的火力,震撼了日军,加上这么十几个人突然横扫,将一个小队日军全部伏击消灭,对日军指挥官的震撼力是相当巨大的。

无论如何,杜词有一个原则不会动摇,那就是,绝不从陌生的地方突击,所以,他一定要将敌人调动起来,从敌人的动作中看出门道。

他相信,自从他刺杀了敌人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朝香宫鸠彦王以后,自从雨花台战役使用渗透部队大量从不敌后出击的战术使用成功以后,日军必定使用大量兵力护卫在自己的阵地后面,护卫在要害的部队单位,比如这种重炮兵。

日军的重炮兵,分为多种专业人员,一种是直接的指挥和开炮人员,一门重炮,往往有十几人,都是高技术兵种,核心力量,附带着,还有差不多一个小队的人手,负责炮弹的运输,

火炮本身的维修,日军牵引火炮的有两种动力,一种是机车,一种是挽马,挽马居多,养殖挽马的,各种配套的,非常啰嗦,占用大量人力,这还是单纯炮火的配备编制,一个大的部队,必须大量步兵保护,可以说,保护人员和辎重人员,要比直接开火的技术兵种人员多得多。

杜词怀疑,目前的炮兵阵地上,日军有至少一千人的步兵护卫着,最多的话,咳咳,有没有三千人?

所以说,这一次对敌人重炮兵旅团的突击,才是杜词丧心病狂的战术行动,几乎等于自杀!

可是,他也知道,不敲掉敌人的重炮兵,南京保卫战几乎不用再防守了,就算你百姓都撤出去了,民兵和士兵都英勇战斗,宁死不屈,可是,被人家炮火碾压着,二十多万人在十几天,几天时间里被轰


状态提示:第二百十一章 敌人护卫重兵--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