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耽美 > 虐心耽美 > 抗日之毒刺传说 > 第四百十六章 残酷铁板烧

杜词一点儿也不后悔!

他是中国的军人,特种精锐的军人,那种几乎与生俱来的沸腾的热血和信仰告诉他,他必须为国而生,为国而死,责无旁贷!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那是有人砥柱中流。

那有什么风花雪月,那是有人遮挡风雨。

那有什么和平安澜,那是有人流血牺牲!

杜词,就是这样的人,在国家和民族利益面前,他会毫不犹豫,冲锋在最前沿,第一线,没有丝毫个人私利。

这种牺牲是自觉的,是不需要别人教导的,这是共和国的军人精神!

部队都牺牲了,战死了,他们躯体粉身碎骨,英魂飘香永驻人间!

杜词的浑身也轻松了许多,彻底地放松了!

现在,部队打光了,他也没有了指挥的责任,剩下的事情就是战斗,战斗,继续战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有人会说他傻,有人会说他笨,可是,他无怨无悔!

当然,他也不会轻易死去的,战争就是消灭敌人,保存自己。

他也很难死去的,因为,他是杜词,是共和国磨砺出来的雪亮的毒刺!

他听到东西两个方向有激烈的枪声,惊呼声,这种沸腾已经很久了,而且在迅速移动着,这说明,两路突围部队正在成功进行!

杜词安静地躺在尸体中间,等待着机会。

他是日军的装束!

这是惯用的伎俩,也百试不爽,在乱军之中,在中日两国部队当中,一个会熟练对方语言的人,很难被鉴别出来。

其实,杜词一点儿也不傻,因为他知道,他的生存机会,突围的可能性,未必比两路主力更小!

历史上,1946年6月,国民党军30余万人围攻中原解放区,解放军三路突围,断后的皮定均旅按说是个诱饵,弃子,实际结果呢?他们7000余人,却最为顺利地越过了封锁包围,回到了苏皖根据地,损失最小!

从现在开始,两路突围的主力,将成为杜词最为有力的“诱饵”,日军将疯狂追逐他们,杜词这边将毫无压力!

西路,前沿阵地上,就在杜词部队全力进攻的时候,日军也加强了防御,电话和电报,让日军拥有了统筹全局的能力,杜词部队的反常进攻,引起了日军司令部的警觉,通知全体部队加强防御和拦截。

日军指挥官是狡猾的,聪明的,敏锐的,寺内寿一一不愧为大将之才。

日军大尉向井一男正带领士兵坚守在前沿阵地上,警惕地盯着前面,可是,黑暗中,什么也看不到,在得到了中国部队可能突围的消息以后,向井下令,用探照灯扫射前面。

正在扫描,前面一片浑浊的夜幕,无数障碍物,建筑垃圾横亘,好像大沙漠,这里轰炸和炮击很少,不是日军主攻的方向,各种地形还很复杂,当然,也是日军防范的重点之一。

在三个师团援军赶到以后,日军信心倍增,已经从容了许多,要稳扎稳打灭掉南京城的中国守军,不让他们跑掉一个。

“没有敌人呀!”向井得意地说。

突然,嘭的一声,探照灯就灭了!

不,探照灯的玻璃炸了。

“快,防御!”向井惊呼一声。

他们已经和中国部队多次交手,最近几天,吃尽了苦头,中国部队大量使用无声武器,让日军根据枪声判断敌人位置的经验全部作废了,日军的士气和精神还受到极大伤害,都怯战了。

日军一阵猛烈扫射。

向井急忙报告后面,后面的日军大队长小泽中佐马上派遣援军填补前沿战壕。

扫射了一阵以后,日军停止了射击,开始观察。

此时,突然之间,从前面黑暗中喷出了一条十多米长,甚至二十米长的火拢,轰的一声就扑过来!

顿时,战壕里的日军被烧得哇哇乱叫。

那是凄惨的,绝望的,精神崩溃了的地狱魔鬼的嚎叫,好像不是从嗓音里,而是从胸腔里发出的杀猪般的叫声。

这不是一个人的叫声,而是好多人!

烈火中,好多最勇敢的,新锐援军的士兵,奋力地蹦跳,挣扎,扭曲,成为一个火人,朝着阵地后方奔去。

向井吓坏了:“啊?”

更多的日军士兵都忘记了开枪:“纳尼?”

此时,更多的火龙开始pēn_shè,有的是直射,有的是顺着壕沟pēn_shè,顿时,整条战壕的日军都被烧得哇哇惨叫着逃跑了。

“日照大神啊,救命啊。”

“天皇陛下保佑!”

从未见过这样景象的日军士兵,瞬间就精神崩溃了。

炽烈的火焰,浓郁的人体烧烤臭味,瞬间就炸碎了武士道的冥顽神经!历史上,在太平洋岛屿上同样表现的日军行为也同样发生了!

第一条战壕根本都没有抵抗,就被潜伏到跟前突袭的中国喷火兵击溃。

第二条战壕,后面战壕中的日军,被满阵地乱跑,乱哭乱叫,浑身是火的战友吓傻了。

此时,中国突围部队的步兵进行了猛烈冲击,无数的步枪瞄准前面,发出了无声无息的射击!

这才是最恐怖的,黑暗中,几乎没有一点儿声音,却突然之间,无数弹雨打过来,日军猝不及防,还在欣赏自己战友的火人大狂欢呢,就被射杀了。

他们不能根据枪声判断敌人的数量和位置,对他们的战斗信心造成了严重伤害!

是的,杜词之所以要使用大量消音器,原因不独在于偷袭敌人,更多的是瘫痪敌人的训练技


状态提示:第四百十六章 残酷铁板烧--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