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事,此事就暂且被搁置下来。季宣和也不急,夫子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那么不可或缺,他们完全等得起。

没过多久,邱伯就联系到了匠人师傅,请他核算材料之后,邱伯就开始采办各种物事。好的大棚需要采用玻璃和钢材,玻璃还好说,只有有钱就能买到。钢材就不行了,那个属于朝廷管制范畴,能奢侈到用来架构大棚的整个锦朝都屈指可数,一般人家都用其他材料代替。

季宣和根本没考虑过使用钢材,至于用什么材料代替,也不用他知道,现成的例子很多,随便采用一种都可行。季宣和夫夫听了匠师的提议,两人最终还是选了最为省力的木料。

季宣和家里真是什么都没有,就连木料都得现买。邵云辰将材料核算完毕,发现大棚造价真是不菲,不算工钱,只一亩地面积光材料都得花去几百两银子。钱大部分都花在玻璃上,单块玻璃看着不贵,一亩地算下来可着实有些吓人。难怪蔬菜能卖出肉价,有些不好种的甚至比肉还贵,就这还供不应求。

季宣和算是知道为什么温室大棚这么少了,一般人家还真是有心无力。季宣和脑子稍微一转,便决定将温室搭建在季宅边上,大棚四周都用高墙围上,免得玻璃被砸或被偷。真这样估计他就该哭了,他可没有那么多个几百两用来挥霍。

就这一点上,季家上上下下都很赞同。邵云辰记得去云州府路上见到的玻璃大棚也都是被围起来的,日夜有人照看。

已经十一月了,等下雪结冰,土壤被冻结实之后,砌围墙就有些费力。邵云辰从杨家埠雇佣了好些个壮劳力分段砌墙。大棚选在季宅北面,只需要搭建三面围墙再加一小段就行。

人多好办事,砌泥墙又不难,进度比大棚还快。所谓一亩地玻璃温室,那是指实打实的温室面积,实际围起来的面积比这要大许多。特别是靠近围墙的地面,季宣和特意空出来,没搭大棚,只用来种当季蔬菜,毕竟万一泥墙被雨淋塌了砸碎玻璃可就亏大发了,这点他不得不防。

大棚还在兴建中,云记布庄终于找到了帐房和掌柜,在鞭炮声声中宣布开业。鉴于两人还小,季宣和同邵云辰两人都没去观礼,诸多事宜都由邱伯出面打理。

自从家里请了沈清和齐山两个护院之后,邱伯就有时间去周边县城进货,进价和其他店铺所差无几,收益就看各家经营水平。口碑好销量就大,进项就多。季家宁可少赚点,也绝不以次充好,回头客还是挺多的,生意不差。之前只不过是进价比旁人高,收益才比同档次店铺低一些。

其实将康平县城的海产卖到内陆利润也很高,这是个来钱的伙计,康平县辖下就有不少这样的行商,只是长途跋涉终究太过辛苦,季家也不缺这点钱,季宣和就没打算让邱伯做这个买卖。

季宣和其实并没有太大野心,能躺着过绝不站着过,只不过古代太没保障,闹个灾荒都能死一大片人,不然他才不会挖空心思置办家业。季宣和看着手头的银子,不得不感叹银子来得快去得也快,季老太爷给的一千两银子转眼间几百两就没了。

原本他还打算在康平县城买间大宅子,现下看来是不可能了,只能往后梛一挪。

玻璃大棚赶在第一场雪前落成。有了大棚之后,庄户们就没那么清闲了。张庄头选了两人负责照看大棚,其他庄户则在忙时搭把手。第一批蔬菜已经种下去,用不了一个月,小青菜就能上桌了。

大棚冬天要烧炉子,柴火得重新准备,庄户们砍的,加上从杨家埠村民中购买的,应付一个冬天足够了。

这一天是个值得庆贺的日子,李大夫终于宣布季宣和不用再喝养身药了,邵云辰给李大夫包了厚厚一封银子作为谢银。不用再喝苦药汁子,季宣和由衷感到高兴。这一年多受的罪,三言两语都道不尽,常年喝中药真不是人干的事。让季宣和重来一回,他都不知道还能不能忍受。

不用喝药不代表身体就和同龄人相仿,季宣和想要同旁人一样,还需要一个过程,等身体自动调节到最佳,才算真正痊愈。所以他还得悠着点,不能任意妄为。

这天邵云辰多叫了几个菜,还给段妈妈他们添了个大荤作为庆贺。可不就是如此,季宣和作为季家的顶梁柱,他好季家才能兴旺。邵云辰的身份注定他没有季宣和那么自由,虽说除了不能参加科举为官之外,对出嫁男并无限制,可实际上也不过就是比出嫁女地位高一些罢了。

在有丈夫的情况下还好,想干什么只要丈夫支持,旁人不会多言。没了丈夫,一些无形的限制就会使丧夫的出嫁男难有大的作为。俗话说寡妇门前是非多,换成寡夫也没差多少。

是夜,邵云辰饮了几杯果酒,脸色微红,却怎么也遮不住喜意。

季宣和就着烛光仔细打量坐在对面的邵云辰,看着与以往不同,季宣和一时却没找出来到底哪里不同。直到一丝光芒划过眼前,才发现邵云辰戴了上次买的蓝水晶耳钉。


状态提示:第21节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