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耽美 > 重生耽美 > 重生异界好种田 > 分节阅读_2
把把小苦菜拿进来吧!”

“可是哥哥,我们没有什么粮食了。”春天的种子还没有种下去呢,家里那些粮食要支撑到夏收时候,小麦尽管年幼,也是一脸黯然。他不知道为什么今天中午哥哥会说要做饭,他们平日里都是只吃一顿的。

“小麦不用担心,哥哥会想办法的。”张小柳这个弟弟真是太惹人怜惜了,想想家教遇见的那些每次教书都像打仗一样的调皮孩子,真是懂事得让人心酸。这也让他更死心塌地的留在这个家,毕竟现在自己还有两个亲人。

“好吧。”小麦确实是全心信赖着这个大哥,听了他的话没有再说什么,抱着小苦菜跟他走进去。

屋内的光线不太好,张小柳还不习惯在这样昏暗的环境干活,摸索了许久才在灶台找到一口锅。他松了口气,总算没有把这个铁锅也拿去卖了。

费了好大功夫刷干净锅,从早上找出来的米袋子里有些肉痛地倒了约摸半斤米出来。三个人做成米饭的话肯定是不够吃的,只好又抓了一把粗粮加进去,放了水做粥。

灶台里的火不好生,张小柳捣鼓了半天都没有成功,最后还是小麦跑过来帮他点了起来。厨房里的柴倒还有一些,他也就放心的用上了劈好的大柴。等炉里的火烧旺了,张小柳便拿着小苦菜在水缸里舀了些水开始洗起来。

明天开始担水也要自己来了。他看了一眼,水缸里的水已经快要见底了。隔壁小松又哭了起来,小麦轻声哄他。

这样的生活,才刚刚开始。

柴火烧起来了就不慢,大概只过了小半个时辰,米就已经煮开了。张小柳拿了两个刚买来的鸡蛋,磕开一条缝倒入粥里,然后用汤勺搅拌,直到鸡蛋变成了蛋花。又从灶台角落里找出盐和猪油放下去调味,一锅香喷喷的蛋花粥就煮好了。

等找来三个碗分别盛出让他们晾凉,他又用旁边的炒锅把小苦菜焯水,再稍微炒一下就起锅了。

“小麦,吃饭了。”

房屋小唯一的好处就是叫人时声音大些就能听到了。他话音刚落,小麦就牵着小松走了过来。

“哥哥?”小麦看着灶台放着的三碗粥,疑惑地看向张小柳。鸡蛋粥,他几乎是有记忆以来也是没吃过的。

“吃吧,已经凉一些了。锅里还有粥,慢慢吃。”

这天中午,张小柳只吃了一碗半就搁下了碗。反而是小麦和小松,似乎从来没吃过这样的美味,两人把锅里剩下的粥一粒不剩的刮得干干净净。

☆、上山

第二天天才蒙蒙亮,小柳就起了床。昨天中午一顿蛋花粥,两个弟弟吃得很满足,他看得却颇为心酸。想起来好歹他也是个二十一岁的成年人了,即使是靠着力气,难道还喂不饱两张嘴?下定了决心,他下午便出了家门打探消息。

他走了半个时辰就把村里的地势看清楚了,却也让他内心更焦躁。根据他自己的观察和从小麦那里听来的消息,这个村约摸有七八十户人家,算起来也好几百人。村里的大多数人也只勉强够个温饱,还有少数家庭因为孩子多或者生病等原因,便过得更困难些。而像张家这样的,也算是最困难的一类了。毕竟没有了作为主要劳动力的爹爹么么,最大的孩子是个只有十一岁的哥儿,意味着几乎没有了任何收入来源。

这个村叫下坝村,就是因为他们村在一处水库的下游,有一条一米多宽的小河从村头流过。村里有赵李两个大姓,也有其他姓氏人家迁入。总的来说,下坝村两面被山包围,是个山旮旯的小村庄,难怪这里的人都穷。

路上也遇见几个热心的村民与他打招呼,但张小柳怕说多了露馅,便只是草草应了几句,心中倒是下了决心明天要去山里转悠转悠了。因为除了往山里走,他也没其它地方可以探看了。

想到这里,张小柳轻巧的下了床,走进灶间拿了凉水和面。这是他昨夜苦思许久才想出来的吃法,面粉里加点盐摊薄煎好,就像没加料的面饼,应该比蒸熟好入口些。也幸亏他也是农村的孩子,自小就能照顾好自己。做饭什么的,虽不能说技术怎么样,但至少饿不死。

他这边刚煎好,小麦也走了进来。

“怎么起得这么早?”七八岁的孩子正是嗜睡的时候,他以为两个小的怎么也得睡到天大亮。

“哥哥起来就醒了。今天要干什么?我和哥哥一起去。”小麦更分不清季节种植之类的事,但也知道只有干活才能种出粮食不饿肚子,因此问道。

“我去一趟山里,你就在家里看着小松吧。”

“小松在家里就行,我陪着哥哥去。”小麦知道哥哥是不想自己累着,摇头拒绝了。一个人去山里一定很害怕,他要陪着哥哥,还可以帮帮忙。

张小柳这才想起,记忆里以前如果要干活,有时是会让小松一个人在家里的。反正村里也没什么危险,至于是不是哭闹就没有时间关注了。但是作为一个受过现代教育的人,张小柳现在是肯定做不出这样的事的。何况他也不知道山里有没有危险,肯定不能带上小麦。

“小麦乖,听哥哥的话。哥哥会早些回来,你中午就热那些饼子和小松一起吃,好吗?”对着这样年幼懂事的孩子,他觉得心都软了不少,柔声说。

小麦极听他的话,轻易就答应了。小柳草草吃了早饭,用以前张爹爹去田里带水的壶灌了一壶水,挑着家里仅有的一担簸箕,就往山里去了。

上山这


状态提示:分节阅读_2--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