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耽美 > 重生耽美 > 空山记 > 分卷阅读34
也无结果,李阐当时只能作罢。

如今看来,这桩桩件件,都是冲着他而来。但那神仙在落雁峰上,偏偏要告诉他,那日黄河遇险,乃是河神报复。

李阐细细想通其中根由,不禁悲从中来。

第十卷

前尘

6)

李阐登基那天是正月初四。

开成五年正月初一,文宗病危,病榻之前,各方势力的角逐进入白热。以贤妃为首的杨氏一族请立安王溶,宰相李珏欲迎太子成美,而仇士良抢先一步,于当夜伪造圣旨,立李阐为皇太弟。即刻派人于十六王府传诏,宣颖王进宫行册礼。

正月初三,文宗病逝太和殿,初四李阐登基于先皇柩前,正月十三华岳山崩,李阐既惊又怒,正是失控之时,偏又被安王于先帝灵前冲撞。

李阐心中所有不愿相信的可能,那些神仙与陈抟话里话外所吐露给他的弦外之音,白帝那日所遭天雷前所跟他说的哪句话,无一刻不是利刃割心,偏偏就在此时,他焦头烂额之际,李溶当着一众朝臣之面,在先帝灵柩之前,辱他以窃国之名。

正月十四,李阐赐死李溶与杨氏,被愤怒冲昏了头脑的他丝毫没有考虑过,这一切是否是根本就是李溶想要的结果。

安王一心求死,他的死终究也成了扎在李阐心中的一根刺。他李氏一族在兄弟相残的路上走了太远,从玄武门的那个清晨开始的某种诅咒,李阐最深恶痛绝的那一种,最终还是落在了自己身上,然而更可笑的是,他本以为自己可以打破这一切。

那神仙大概也是这样想的。他不愿李阐手染至亲献血,怕他的后半生时时为此追悔,尽管他早已清楚安王所作所为,却还是希望能保他一命。

说到底,还是为了李阐。

令狐綯上表的另一份奏章事关大兴善寺惠林。和呼延比起来,惠林至多只算无心之失。开成三年的那场日蚀引的朝野震动,时高僧智果自西域而来,在大兴善寺开坛授讲经文,文宗当日曾有意借聆听佛法之由出宫,但遭仇士良阻挠未曾成行,据兴善寺香火报称,当日兴善寺中有多位不明身份者在寺中隐匿,不知意欲何为。

令狐綯顺此线索查出了寺中一位高阶班首与安王有暗中往来,但在惠林入狱的第二日,这位班首也于禅房内自戕而亡。

至此,整件事情的答案几乎呼之欲出,安王谋逆一案浮出水面,呼延被处斩,惠林被剥夺僧籍。同时武宗下旨举国灭佛,禁摩尼教,景教、袄教、回教等一切外来宗教,勒令40岁以下僧人强制还俗,包括天竺及东瀛僧。裁并天下佛寺,京城佛寺处慈恩及荐福寺外,一律拆除。各州仅可留寺一所,凡摩尼寺,大秦寺则一并撤毁。

可怜一座大兴善寺,自晋武帝时期修建至今,已逾六百年,大德辈出,香火鼎盛,却一朝被毁,从此掩映于残垣荒草之中。

因历代兴佛,寺院庙产丰厚,良田千万顷,僧尼数十万。灭佛后的庙产皆划分为各户口分,因此禁令一出,天下闻风而动,每日里各州府奏报的拆寺名录小山一般堆上了武宗的案头。

皇帝对天下皆不在意,唯独等的那份,便是来自华州府的奏折。他至今对阜成峰下那座用以“永镇邪祟”的寺院耿耿于怀,本次灭佛令一出,见那以莲花为名的寺院果然被写在撤裁名录上,心中郁气才算压下去了几分。

圣旨中虽说每州府可留一所寺院,但华州刺史不知从哪得来的消息,为迎合上意,硬是把州府内所有庙宇一概抹了去,李阐仔细看完那州府境内三十二寺名录,想了想,又圈出来了一庙可留,但需移址重建。

这被留下的一院庙宇,正是当年东汉明帝刘庄,为感念其父刘秀藏匿于华山时,得山神庇护而修建的那座潜龙寺。

潜龙寺在开成五年的山崩中以尽毁,原址之上,仅留残碑柱石,武宗命将潜龙寺移至少华山脚下,并赐名宁山寺。

华州刺史虽不知其意,却丝毫不敢马虎,大兴土木重建庙宇,大殿落成之日还曾上奏武宗。他揣测着皇上如此看重此庙,合该有些因由在其中,此时费心费力,他日说不定便可在皇上面前挣一份前程。哪知一年后,武宗御驾亲临华州,却不是来看这寺,而是去了西岳庙。

时隔数年,当李阐再次来到岳庙,才知物是人非,究竟是何种心酸。陆迁已升至岳庙监院,而李阐以贵为天下之主,那壁画上的白袍仙君,却已是踪迹全无。

这院中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如同藏在李阐心头。他只觉得自己都把自己骗过了,让自己相信一个虚无飘渺的希望,相信白帝仍在,相信仙山之上,尚有仙家的天地。

但他又骗不了自己,四年时间,千余日月,他无一日不是在心碎中度过,他自己都不知道还可以这样直撑多久。

岳庙外醴泉尤在,庙内,李阐当年随手插下的槐枝已生根发出新芽,李阐命人将槐枝移栽至院中,并以玉栏护持。

那日,武宗在岳庙内行了投龙典,将一块礼天的圆壁投入院中深井。在那圆壁上,他亲自刻了一只蝉。

再然后,他将那枚指环与自己当年的金鱼符埋入了槐树下。连同自己的一颗心,埋进了那个他亲手挖出的土坑中。

第十一章

道心

1)

周北林脚都迈出病房了,又把头伸进来问:“你会乖乖打针的,对吧?”

许钟从他的语气中硬是听出了些小心翼翼掩饰的担心,


状态提示:分卷阅读34--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