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司马师、钟毓会合到了一路。见司马师像是有话要跟司马懿说,蒋济很是识趣地打算借故离开,“我差不多也该回去草拟送往汉中的劝退书了,就此先行一步,改日再去太傅府上拜访。”

笑了一笑,司马懿仿佛并不急于去听司马师要转达给自己的消息,“一封劝退书而已,就交给他们这些后辈去做吧。”目光在钟毓身上停了一下,又回到了蒋济身上,“总该多给他们些历练的机会不是?”

蒋济是个心如明镜的人,一听就知道他的弦外之音,“话虽如此,但曹爽到底不是一般人,有些事只怕他们应付不来,我还是上点心的好。”说完,他转身对钟毓道:“你跟我来。”

朝司马懿略施一礼,钟毓二话不说便和蒋济远远走开了。

低下头随意地整着有点褶皱的袖口,司马懿重新迈开脚步,颇为漫不经意道:“说吧。”

走在输他肩侧一拳的位置,司马师的眉宇间有几分轻松的神色,“子上传书来报,王平夜袭我军,刚好选中了由他镇守的营地。”

“还真是巧了。”好笑地挑了挑眉,司马懿来了兴趣,“他是如何应对的?”

按照信上所写,司马师一一禀告,“坚守不动,不战不退。”

“这就对了。”轻轻抚掌,司马懿脸上流露出赞许之色,“涪陵救兵未至,王平哪里敢大举来袭,不过是想要恫吓我军。昭儿不退避亦不应战,在无损部曲的情况下增加了驻军的恐慌,可谓一举两得。”

听到他不常给予司马昭的夸奖,司马师不禁弯起了眉眼,“有子上在军中动作,再加上稚叔的劝退书,想来曹爽再怎么不情愿也该退兵了。”

“进无可进,退无可退,他能撑到现在未尝不是他的本事。”眸中的森然一闪而逝,司马懿高深莫测道:“既然这样,老夫就再帮他添把火吧。”

暗自观察着他,司马师漆黑的眼折散着明光,一成不变的表情那样平静,只有他自己明白,心底潜藏的蠢动正在预演一场怎样的惊涛骇浪。

“窃以为庙胜之策,不临矢石;王者之兵,有征无战。诚以干戚可以服有苗,退舍足以纳原寇,不必纵吴汉于江关,骋韩信于井陉也。见可以进,知难而退,盖自古之政。愿公候详之!”声音发颤地念完了钟毓的劝退书,李胜已是冷汗涔涔。

夺过书信亲自过目了一遍,曹爽面色严峻道:“区区散骑常侍都敢写信来劝退本将军,看来朝中呼声不低啊。”

“不能退兵啊大将军,万万不能啊!”看出了他内心的动摇,李胜胡乱抹了把头上的冷汗,搜肠刮肚地编起不宜退兵的理由来,“您想想,在皖县对司马太傅的那一役,诸葛恪不战而走,外面是如何风传的。他身为孙武威北将军、都乡侯,身份自不必大将军尚且饱受讥嘲,何况您声名远播在外,倘若临阵怯敌不更要贻笑大方?”

心头一凛,曹爽竟不知该作何回应。

抱臂站在沙盘后,杨伟冷冷盯着李胜的背影嗤笑道:“一派胡言。”

听到有人唱反调,李胜立刻质问道:“你说什么?”

“我说你根本不懂用兵之道。”对他的怒目相向丝毫不感畏惧,杨伟边朝前踱步边厉声道:“兵有走者,有驰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之灾,将之过也。不知你要等到那种败法扣在大将军头上才愿罢休?”转而把视线投向曹爽,他缓和了语气,“大将军,兵家曰: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力合于主,国之宝也。真正的成败、荣辱全在一念之差,望您千万三思。”

在两种相反的声音间摇摆不定,曹爽几度开口欲言,却总也下不了决心。

生怕情势倒向不利于自己的一方,李胜一连扯了几下邓飏的衣袖,示意他说句话。

“杨参军此言差矣。”会意地眨了眨眼,邓飏大略打了个腹稿,假笑道:“为将者,重在立威。今大将军拥兵十万,不进反退实在有损威名,日后又当如何统兵服众?”

“没错,你倒是说说看,退走解了这一时之忧,以后该怎么办?”仗着自己这边多一张口舌,李胜显得气焰颇高。

“别以为没人知道你们那点龌龊心思。”矛头再度指向他二人,杨伟半点客气都不讲,“骆谷之役,计出于汝。我看你们不是怕大将军颜面扫地,而是另存私心。”

“你胡说!”痛处被戳中,李胜极力反驳道:“玄茂与我对大将军忠心耿耿,你莫要从中挑拨。”

见状,邓飏眼珠一转,急忙跟着帮腔,“是啊大将军,我等对您绝无异心,天地可鉴,您万勿听信谗言见疑于忠信呐。”

“忠信?”森然地重复了一遍,杨伟面色阴沉道:“你们担得起这两个字吗?”

话说到这个份上,邓飏、李胜索性豁出去了,大有撕破脸皮的架势,“我们担不起,难道你就担得起?”

坐在帅案后的曹爽听他们一来一去吵个没完,只觉头大,心里压抑的怒火越积越旺,几乎要喷薄而出。

与此同时,夏侯玄那边也不清净。自王平夜袭后,军心愈发动摇得厉害,身为主将之一,他不但要尽力安抚手下的兵士还要分析接下来的作战方略,着实是忙得焦头烂额。

经过几天的观察,司马昭如愿看到了全军斗志有如散沙般的溃散。估摸着自己开口进言的时机已经成熟,他便一刻也不愿耽搁地出了营帐,气定神闲又满腹兴奋地前往了夏


状态提示:分卷阅读7--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